自媒體內容再利用必學技巧!一支影片 15 個內容一次 Get

自媒體內容再利用必學技巧

自媒體內容再利用必學技巧!一支影片 15 個內容一次 Get

在的社群平台真的多到爆炸,

好不容易寫完一篇文章,還要想著如何因應不同平台的特性改寫,

我通常是很懶啦 很忙啦,就是只有發一則臉書貼文而已。

現在就來學看看將一則貼文或 YouTube 影片放大 10 倍的技巧吧 !

內容乘法是什麼?

簡單來講就是只利用一則貼文或影片的內容,

使用不同的格式改寫,讓一則內容就可以產生極大的效益,

達到「內容槓桿」的效果。

這樣你的內容就能為你更努力的工作了喔 !

不同社群平台的特性與策略

▶ YouTube Short: 精選影片裡的金句或關鍵情境,吸引用戶再去看完整影片。

▶ Threads 貼文:把影片裡的主要觀點拆解成一個推文系列,最後再附上完整影片連結。

▶ LinkedIn 貼文:用專業或案例分析的角度,重寫影片內容,吸引職場/商務受眾,再導流回影片。

▶ YouTube 社群貼文:問答、投票或預告,用互動的方式提醒觀眾去看影片。

▶ 電子報內容:更深入地整理影片內容,或加上延伸資源,讓訂閱者覺得有價值,並提供「點這裡看完整影片」。

實際操作

以下是請 AI 優化 YouTube 影片的 Prompt:

❗影片名以【我的 15 種被動收入】為例,記得更換成你自己的片名。

根據我的 YouTube 影片 【我的 15 種被動收入】,幫助我創建:

▶ 五個經過優化的 YouTube Short 概念,這些概念能夠將流量引導回我的主要影片

▶ 三個經過優化的 Threads

▶ 五個經過優化的 LinkedIn 貼文

▶ 三個經過優化的 YouTube 社群貼文

▶ 電子報內容

如此將你 YouTube 影片的內容,延伸到不同的平台與形式,

就像漩渦鳴人的影分身術一樣,大幅度的將你的內容散播出去,

影分身術有多強,漩渦鳴人已經完美的示範給我們了 !

而這些分身內容可以互相支持、互相導流,

產生巨大螺旋丸,產生如蜘蛛網般的內容生態系統 。

這個系統不需要耗費你的查克拉,

只要動動手就好了,是不是很完美 (裂嘴笑)。

有這麼多內容要發佈,懶人們 大忙人們是不是很需要一個「排程小幫手」呢 ?

下一次就來寫一篇如何使用「自動排程工具」來幫你將整理好的內容發佈,

還可以追蹤數據與分析😁 。

有興趣的請記得追蹤我的臉書或部落格喔 !

👉臉書:沐目太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