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聽到很多人的心願是可以提早退休,
達到F.I.R.E(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 ),
也就是財富自由的狀態。
設立目標沒有錯,
但「快速」、「提早」這樣子的字眼可能會讓你陷入「隧道效應」的困境中。
「隧道效應」的根本原因是來自於對金錢、人際關係等任何東西的匱乏感。
當你一直盯著某個目標前進的時候,反而會沒注意到大局的變化,
就好像你拿著一個望遠鏡,你只能透過望遠鏡看到你想要的目標,
其它的事你都看不到,成了「見樹不見林」的囧境。
有些人或許覺得: 「這樣很好啊!才不會被其它不重要的東西分心掉」,
但這樣做的危險在於會忘記風險的存在,
「螳螂補蟬,黃雀在後」說的就是這種情況。
緊盯著你的目標,卻沒有留意風險,
就像是在馬路上狂奔的摩托車,
沒有注意到路上的行人或紅綠燈一樣。
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經深陷「隧道效應」了呢?
以下幾點可以幫助你自我檢視:
- 在投資上喜歡「以小博大」
不斷的槓上加槓,開了一層又一層的槓桿,
沒有計算合理的資產負債比,現金流卡的剛剛好,
認為自己是天選之人,不會被斷頭爆倉,
在市場上殺進又殺出,永遠是賺小賠大。
- 生活窘困,只能顧好眼前的人
美國有一名記者,為了要體驗工人的生活,
便隱姓埋名的住在一個小鎮裡,
隨後發現,因為薪資少,為了要應付房租與生活花費,
還要去兼差打工,回到家就已經精疲力盡,
無法再做其他的事。
因此,記住身邊要有至少足夠生活半年的存款,
你才有餘裕計劃將來、創業。
可以參考我的這篇文章👉從富豪身上學到的那些事—為什麼先解決生存問題才能成功?
- 只看眼前利益,不看後期效益的人
很多人在找工作或換工作時,考量的薪水有沒有增加,
而不是看到這份工作可以讓你累積或學到什麼,
便很容易被取而代之,有餘裕的人,他的格局會更大,
會尋求更能累積資歷的工作,
當他的經驗與資歷愈來愈多時,
就會成為那個在市場上喊價的人,
而不是被淘汰。
「隧道效應」會發生在很多人的身上,
尤其是愈有目標的人,愈會掉入這樣的陷阱。
愈是成功的人,愈能保有耐心,並持之以恆。



Pingback: 從孩子身上學到:持續累積的爆發是核彈級的威力 – MumuVibes X 玩學家家酒